雙口呂的旅
桃園 明志商行 五金雜貨店
2020/12/10
「你們要什麼?問我最快!」相較連鎖便利商店「你好,歡迎光臨」的冰冷制式與服務至上,眼前眉頭一向深鎖的老闆娘個性十足且總是語氣急促地如此詢問那些陌生臉孔,在店鋪裡晃頭晃腦的年輕客人們。「你們慢慢看!但要什麼問我最快!」還不待我們回答,老闆娘便接著說。「我很忙!」說完便匆匆地回到她那堆滿雜貨,由角鋼和木板搭起的收銀台。有些駝背的她腳步不再輕盈,略拖帶滑的匆忙腳步,使她腳上那雙墨綠色塑膠拖鞋與一叢叢紅綠白相間的洗石子地板摩擦,發出嘎嘎嘎的聲響。

上方不時閃爍的長型日光燈鑲在泛黃的燈座裡頭,一旁線路垂掛,線路上方有些積塵。她盤點著當日稍早進貨的圓形竹編篩籃,手指急促地敲著塑膠按鍵的計算機發出噠噠的聲音,不時翻找桌面的紙筆。看著她忙碌的身影,幾個關於店鋪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問題到嘴邊又硬生生地收了回來。「要什麼就問我!」盤點的空檔還是不忘提醒一旁閒晃的我們。我們驚慌地拿起貨架上幾個碗盤翻看、討論,同時思考著能如何與老闆娘搭上幾句話。這時有位客人上門,熟門熟路地自行拿了幾組免洗碗盤和垃圾袋與老闆娘結帳,同時閒聊了起來,一聊就是十多分鐘。原來是市場裡的攤販,因著長年工作勞務使得肩頸出了些狀況。老闆娘從抽屜裡拿出了萬金油幫這位客人按摩了起來。一旁顯得生硬尷尬的我們倒羨慕起老客人與老闆娘自然的互動。不過… 老闆娘不是很忙碌嗎?

還好,我們自己經營的店也需要不少竹篩和杯盤,這十多分鐘倒也不完全乾等著。老闆娘推拿的客人前腳一離開,我們便決定從她手邊的篩籃下手。「這是臺灣製的嗎?」我們問。「這是東南亞進口的。你們看到竹編的商品大多分臺灣製和東南亞進口,臺灣製的較硬實,竹有斑紋,越南製則比較白、較軟。」她邊說邊走進陰暗的貨架深處取了一個臺灣製的竹籃給我們比對。「臺灣製品質較佳但價格較高,大多客人比較在乎價格,少人買,就不太擺出來,除非有人問。」老闆娘補充說。她話夾子一開,我們順勢拿了幾個剛剛趁著老闆娘與客人閒聊時,從貨架中挖出佈滿灰塵的古早老盤和碗,小心翼翼地詢問早期的用途。「這以前是做碗粿的」她指著有著漂亮藍青色、有些起角的小碗說。「這個是做肉圓的器具,有鐵的跟瓷的!你們很識貨哦!這些都要絕版啦!」她指著我們手中手掌般大小的圓形米白瓷盤說。「這些還有嗎?」我們問。「你們都看看而已啦!要買我再找!我還有很多漂亮的老碗盤!」說完便轉身回到她的收銀台。我們不自覺地往貨架盡頭那扇矗立夾層,彷彿沒有盡頭的竹梯望去。「竹梯有多長?裡頭又有些什麼藏貨或古物呢?」我們心想。

「我可以幫你們找,老闆娘刀子口豆腐心啦!你們別在意。」一旁清點貨架,穿著一襲迷彩衣褲、踩著軍靴的大哥笑著緩頰。他是老闆娘請的員工。「那最暢銷的器具是什麼呢?」我們問。「阿嬤們最喜歡買雪平鍋!材質結合鋁和鐵,現在年輕人覺得不健康,不會買。但因為不沾鍋所以深受阿嬤們喜愛。」大哥回答。「就像鋁製的澆花器,一個要幾千塊,塑膠的百元有找,誰還要買鋁製的?」收銀台另一側一位蹲坐在矮凳上帶著老花眼鏡、眉毛花白的是老闆!看我們聊得熱絡也搭上了幾句。他起身指了指吊掛在店鋪上頭的紅色塑膠澆花器後,轉身拖出了裝滿各式鋁製花灑頭的塑膠箱子,每樣都拿起把玩一翻,同時跟我們解釋不同造型的噴灑距離。「這是灌香腸的,另外這是麵茶煮水的器具,2年前市場還有人在賣米茶,後來也不見了,現在人不喝。」老闆說。我們倒是馬上認出他身後幾個大大小小充滿孔洞的戳板,「米篩目板!」我們同聲說。老闆有些訝異又帶點疑惑地看著我們。「你們怎麼知道?」他問。「我們還會使用它製做米篩目呢!下次做來給你吃!不過米篩目板我們還需要一個!能幫我們製作嗎?」我們問。老闆跟我們確認了灶的尺寸後,便突然自顧自地畫起設計圖來,好似有些迫不急待,迫不及待地製作那些他做了一輩子,卻許久不曾被需要的物件。



老闆娘依舊嚷嚷著忙碌,手腳不曾停過,傴僂的身影穿梭在貨架間;老闆低著頭,專注地丈量我們訂製米篩目板的鋁片。老闆娘塑膠拖鞋發出的嘎嘎聲與老闆收音機的沙沙聲,竟意外地搭在節奏上。不知哪來的想法,總覺得貨架盡頭的那扇木梯可以帶我們穿越到另一個次元,瞧見那個老闆和老闆娘忙碌的時代。

文章刊載於桃園众聲第5期
線上閱讀: https://ebook.tycg.gov.tw/gogofinderReader/index.php?bid=692&p=1#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