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享
書籍分享 雨都漫步 跟著雨傘人回家旅行
2023/05/31
前陣子收到基隆 雨都漫步 KeeLung For A Walk 捎來的消息,他們要出新書 #跟著雨傘人回家旅行 了!還很榮幸地收到推薦文的邀請。
去年底在中原大學的論壇講座再一次見到雨都漫步的Mila,很巧地,我們還在同一場次分享各自在不同領域和城市的努力。上一次見到他是2017年,跟佩儀到基隆參加 #港畔光曲 的導覽,當天領路的雨傘人就是Mila,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
在桃園出生、成長、求學、工作、創業的我(老闆),基隆就像是我第二個家,對這座城市充滿特殊的情感與記憶。
非常小的時候,爸爸曾經因為工作的關係頻繁往返桃園基隆,也有跟著爸爸趕著上班,在往基隆還沒有高架,只有中山高的路上大塞車,無聊地觀察路旁砂石廠的記憶(真心塞爆,印象之深刻)。 周家蔥油餅、廟口前的蹄膀、羹湯.. 或是爸爸回家提著全家福湯圓那黃色白色相間方形的外帶紙盒... 都是建構我對基隆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
與佩儀交往、結婚,佩儀的爸爸是基隆人,老家在安樂高中的山坡上,回家時常是陰雨晦暗,不分季節,好不容易停好了車,還要面對穿梭屋子間濕滑的陡峭階梯(初次回家真的很驚訝,階梯怎麼沒有盡頭。甚至走到家了,公寓也沒有電梯,需要再爬五層樓),也因此深刻感受基隆的地形、居住與生活型態。也跟著去了基隆人會去採買的仁愛市場、安樂市場,對基隆的認識又更多了一些。
2017年參加雨都漫步的導覽、去年2022年跟佩儀參加了基隆城市博覽會,時間有限的我們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逛了正濱展區的漁會大樓和西班牙諸聖教堂遺址,非常精彩也驚艷,也更深入認識基隆的歷史與文化。
一連串人生不同時期和經歷所拼湊起來,便是我個人非常特殊對基隆的認識。
推薦大家這本從歷史、文化、地理與食物等各種面向切入基隆的書,每個人都能找到和創造專屬於自己的基隆路線和記憶。
推薦短語
跟著雨傘人的腳步,不用淋雨,不怕迷路,一起在雨都漫步。
推薦文
解開那條緊繃橡皮筋繫著對角的黃白相間方形紙盒,疑惑地端詳上頭比讚的兩隻鴨子,年幼的我說不出哪裡奇怪。紙盒張口,裡頭是一顆顆渾圓純白的大珍珠,媽媽會整盒端走。再見到,大珍珠已經泡在碗裡,冒煙的湯水上浮著一瓣瓣小花,小小的嘴知道燙口,只能先淺淺地咬了一口,黑色岩漿接著緩緩流出。湯匙必須講究,瓷的,還要有點深度,小小的口吹了兩口才有辦法吸允那甜甜的芝麻岩漿,張大口吞下殘餘的白色珍珠,咀嚼入喉前,再配一口小花甜湯。
到基隆工作的爸爸,每次回家伴手神祕又甜蜜的黃白方形紙盒,這味蕾體驗,讓我認識了「基隆」。此後聽到「基隆」兩字,我總眼睛發亮,口水直流。成年後,甚至有次驅車往返基隆,僅為了吃一碗那兒時稱呼的白色大珍珠。
單是甜蜜已無法滿足成年後的口慾。2017年,我們有機會參與了雨都漫步的導覽,跟著雨傘人Mila的腳步,在濕濡的街巷中穿梭,品嘗鹹香的豬腳和蝦仁羹、辛辣的咖哩沙茶炒麵、街邊的生猛海鮮小吃攤和虹吸咖啡那大人才懂得欣賞的苦澀滋味。一口口酸甜苦辣,咀嚼這座有山、有海的城市。它的海納百川,因著不同時期來到這座城市的移民,帶來多元且精彩的飲食文化,進而窺見這座城市的豐富歷史和信仰。
跟著雨傘人的腳步,不用淋雨,不怕迷路,一起在雨都漫步。當然,你也可以隨興地跳上火車(或像我們一樣為了一碗湯圓驅車),帶上這本實用、精彩又豐富的工具書,挑選喜歡的路線和方式,尋找或創造專屬於你(們)的基隆記憶。
延伸閱讀
基隆 雨都漫步 港畔光曲 https://siangkhaulu.com/blog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