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享
臺灣米與米食的影響力 稻之島在美國上架了
2025/04/08
還沒來得及分享 #稻之島 已經在美國紐約上架的消息,一早收到美國雲海傳來的訊息,讓我們好感動,竟然真的有朋友在地球的另外一端做出了米篩目,那基本上所有米食都做得出來了!也很驚訝竟然找得到油條,雲海的夥伴說美國買得到冷凍油條。


“I'm very excited about making more noodle dishes, rice cakes, and Hakka style zongzi with the Zailai. There are endless possibilities. The rice also gave our parents a great excuse to share both some Taiwanese history and family history with us, too, so that was an added bonus!”
在來米應該不太適合包粽子啦,不過令人非常感動的部分是他們邊吃臺灣米、米食,邊聊臺灣歷史和家族歷史!This is exactly what we are hoping for! 我們不只拍攝料理過程,也花時間到臺灣三個地方拍攝三位農夫,稻之島盒內也附上 #在來米 #蓬萊米 和 #紫糯米 三種米種簡短的歷史背景和描述,真的不枉我們的苦心和用心。
雖然所有事情都一定有辛苦、不順遂的一面,一樣,稻之島出口時我們遇到非常棘手的問題,其實出口的過程不是太順利,要開船前還一度差點被拉下船,不過在我們和雲海雙方的努力聯繫和溝通後,還好能順利出口往美國。雖然在三部影片最後已經有列出感謝名單,但我們還是想好好感謝促成這個美麗米組合的組織和個人。
非常感謝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的水保署長官、夥伴、評審委員和老師,讓我們有機會參與計畫,非常信任我們,給我們非常大的空間操作。計畫是兩年期,第一次接觸農業單位的計畫,還好一切圓滿順利。最初計畫執行,在臉書上詢問桃園大園推薦的農夫,意外收到北區農糧署人員的粉專私訊說長官請他與我們聯繫提供資訊,當時好驚訝竟然很多人默默關注。
感謝依然用心種米的人,台農秈14嘉義莊有志老師,紫糯米宜蘭賴青松大哥,桃園3號陳士賢老闆,感謝種出好吃的米,也感謝這些親近土地的人每每都能給我們各種靈感和啟發。去年上旬,我們帶著雲海的Lisa到宜蘭看插秧,他與青松大哥的閒聊中,理解了華語「稻」、「米」和「飯」的區別,對她的英語母語來說都是指Rice,我們也是後來才意識到「稻之島」在與雲海討論後翻譯成"Island of Dao"的原因竟是源自那次無意間的閒聊。我們實在太幸福了,有好的梗稻、好的秈稻,能煮飯、能做粿、能做米烘焙。
感謝雲海的夥伴,很努力在美國推廣臺灣食材、醬料、料理與文化,也跟我們一起翻譯稻之島,英文品名 Island of Dao Taiwanese Rice Collection是一起討論出來的。從Island of Rice, Isle of Rice, Taiwanese Harvest Artisanal Rice Collection,一直都沒辦法讓雙方滿意。「翻譯沒有華語稻之島這麼美的意象」雲海的夥伴說。最後決定直接翻 Island of Dao,並附上這段文字。“Dao refers to one of Taiwan’s most important plants: rice. More than a crop, it’s a culture and a cuisine. This set of three Taiwanese rice cultivars showcases the range of Taiwan’s small rice farmers. Accompanying recipes exemplify the diversity of rice-based cuisine on the island.”
感謝設計師 謝 欣翰,五年培養與累積的默契總能很快理解不懂設計的我們用各種奇特方法的描述想要的概念。
感謝拍攝團隊 Li-Fu Hsu,願意拍攝兩年,花時間跟著我們邊拍邊摸索影片架構和想透過影片說的一切。
感謝 Clarissa 願意幫我們翻譯影片的英文字幕。
一切順利真的是太好了!也echo那位朋友的內文 "There are endless possibilities.",回應一直以來的各種質疑:「誰會花3000元學做粿?」「米怎麼可能賣到美國?誰要買?」「米飯連煮來吃的人都少了,粿用買的就好了,誰要做?」
期待繼續透過米與料理跟世界分享臺灣的土、風與一切美好,也期待臺灣米的未來有更多想像和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