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食地圖
忠貞米食地圖
2023/12/12
兩年前我們從相對熟悉的大溪市場開始,產出了 #大溪米食地圖
因為我們過去幾年與大溪在地阿姨阿嬤的接觸,甚至有機會與他們一起做粿,地圖很快就有辦法整理並產出內容。也因為做了這份地圖,才有機會更熟識地方店家與做粿的人,阮媽媽、簡大哥、游記百年油飯… 都是因為地圖而熟識。第二年開始使用地圖,帶著大家導覽大溪市場,結合節慶,認識台灣米與在地米食。
我們認為地圖是一種媒介,希望大家透過地圖,有機會與還做粿、賣粿的人接觸,了解他們與米食文化的價值。後續版本我們也在攤位的名字旁加上QR Code,讓讀者有機會更進一步認識他們的故事。就像我們在那份地圖寫的「做粿,付出的勞力與汗水,絕對不只幾個銅板的價值。我們為什麼吃、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及使用的食材,都蘊含著豐富的米食與節慶文化,以及這片土地所滋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今年因緣際會有機會在中壢龍岡忠貞市場產出第二份米食地圖。原本以為有了前次經驗,這份地圖也一樣能很快地產出內容。後來才知道我們太天真了。
佩儀是嫁給紹安客的內壢閩南阿嬤帶大的(把阿嬤的身家背景都透漏了,還好阿嬤不用臉書) 從小跟著阿嬤一起過節做粿,閩客為主的大溪市場佩儀還算信手捻來。但忠貞市場有著因戰爭移民的滇緬族群、又或是近年因工作移民的新住民,都與我們成長與文化背景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其實我們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認知,便聯繫了兩個在地團隊 #魅力金三角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協會 與 #忠貞社區發展協會,帶著我們導覽,透過他們的視角認識地方。後續我們自己還是跑了好幾次忠貞市場探索,也認識許多大姊阿姨,當然又有機會跑到他們家裡製作各種滇緬米食。
佩儀甚至有天跑去豔蘭姊的攤位幫忙顧攤,也才有機會解答對於各式陌生食材和料理的疑問。有了許多人的幫助,最終才能順利產出這份地圖,也再次感受米食的世界好大、好精采、好有趣。
這份忠貞米食地圖除了我們熟悉的米與米食之外,因為戰爭到了這片土地的滇緬泰移民們的故事,讓我們更加珍惜在這裡認識的每一個人、每一種食材與每一道料理。世界依然動盪不安,戰爭持續帶走生命、帶來苦難,但灰飛煙滅後,最後留下、生生不息,也持續影響地方的,卻是遺族與堅毅的女性們在異地烹煮出的美好滋味。不同於男性挑起戰爭強硬地宣示主權,女性總是不發一語、默默承受地跟著顛沛流離,並用他們的方式溫柔地宣示主權。





我們提供大略的位置、特徵和特色,讓看著這份地圖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忠貞米食地圖,有什麼新發現也別忘了跟我們分享哦!
地圖的內容
我們除了標註各個攤位的位置,也談談忠貞的各式米食製品,米干、米線、粑粑絲與粑粑;早期各個節慶會祭拜和食用的粿;也談談世界的米,糯稻、軟、硬米與泰國香米,以及對他們也相當重要的雜糧製品和烹調方式。
哪裡拿得到
我們正在放置桃園各個友好店鋪。若外縣市的店家有興趣讓我們擺放,也歡迎主動跟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