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 時節
搜尋 搜尋
  • 關於雙口呂 關於雙口呂
  • 料理課程 料理課程
  • 料理食譜 料理食譜
  • 部落格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交通指引 交通指引
  • 網路商店 網路商店
  • En En
  • 繁中 繁中
  • 關於雙口呂
  • 料理課程
  • 料理食譜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交通指引
  • 網路商店
  • En
  • 繁中

課程紀錄

新加坡課程 雙口呂文化廚房 Taiwan Grandma's Kueh Tradition

2023/10/08

離課程日期越近,我們就越發焦慮。第一次海外開課,其實焦慮好一陣子了。

在我們課程前幾天,品嘗了不少新加坡的粿。新加坡的粿種類繁多,深受馬來、印度、印尼、泰國和華人移民影響,顏色豐富且繽紛,聞起來是帶著醇厚的椰奶氣味、嘗起來是淡淡的脫殼綠豆香氣,又或者是滑順奶香的香蘭葉風味。也因為熱帶地區盛產樹薯,將米粉與樹薯粉結合,是柔軟、帶有「ㄉㄨㄞㄉㄨㄞ」口感的粿,和台灣人喜愛的「QQ」口感完全不同。

少了豐厚濃厚的椰香,台灣的粿相對平淡、簡單。尤其課程中製作的三種粿,使用台灣三種在來米來個直球對決,也讓我們更感焦慮,台灣在來米的內斂香氣能引起新加坡朋友的興趣嗎?

出發前跟佩儀兩人在三合院反覆練習課程內容好幾次,確保流程順暢和使用器材,也建立課程腳本,什麼時候說什麼/介紹什麼。行李打包時也再三確認攜帶清單,怕有疏漏。課程當天就是焦慮感的最高點。課程表定從中午12:00到下午16:00,兩人當天一早5:00就起床泡米準備。這趟海外工作,因為天數較長,放不下兩個孩子,我們想不開地帶著他們同行。天還沒亮,兩人想再確認課程流程,必須躲在飯店廁所才有辦法開燈討論,不吵醒他們。

7:30左右,兩個孩子順利地托給新加坡友人, THE KITCHEN SOCIETY 的Hsin-Yi就開著車到飯店接我們。教室是在靠近小印度的一間兩層樓南洋式老房,外頭還可見漂亮的花磚。最初在google map上看到外觀就非常期待能在這裡上課!

「沒想過這輩子會有機會在新加坡剝紅蔥頭!」課前備料時,佩儀喃喃自語地說。

#thewayofkueh 的Chris也在一旁協助我們,真是太榮幸了!課程中製作的蘿蔔糕還需要冷藏回凝,無法馬上煎給參加的朋友品嘗,所以市場採購完隔天,我們借用了新加坡友人家的廚房,做課前準備。除了使用在Chinatown買的白蘿蔔製作之外,我們意外在唐吉軻德看到了日本進口的白蘿蔔,佩儀認為機會難得,也買了一條試做,發現成品香氣比較接近台灣的白蘿蔔!

「#台灣也吃粿嗎?」我們才剛介紹完自己,馬上就有新加坡的朋友提出這樣的問題。經營了將近四年,社群媒體收過數則來自東南亞朋友相同的問題,我們沒有很意外。「稻米是以農立國的台灣最重要的作物,台灣人種米、用米做粿,當然也吃粿。」我們回答。

#課程製作的三種製品分別是:

#九層炊
#蘿蔔糕
#米篩目

或許看到這三種製品,台灣的朋友就能理解我們的焦慮了。

九層炊,我們選用宜蘭種植的台中秈17號。將二砂糖焦糖化炒香,再加入黑糖熬煮。熬煮後的糖水沖入米漿拌勻,香氣四溢,是純粹糖和米的香氣。泥土色澤的一層甜與潔白純淨的一層鹹,像極了土地與白米,層層疊起炊煮。

蘿蔔糕,選用的是宜蘭種植的臺南秈18號,米種相對柔軟的特性,剛好用來提高蘿蔔糕的軟嫩度。如果是使用台灣冬天盛產的白蘿蔔,香氣和甜度會更明顯。課程中聽到這段話,許多朋友都說冬天要來台灣上課,有理由來台灣玩了。

米篩目,選用台農秈14號,米種有較高的糊化溫度,炒米篩目較不易斷裂。雖然當地買的紅蔥頭和蝦米香氣較薄,但我們扛去的台灣香菇和醬料,還是讓鹹米篩目有滋有味。甜的米篩目搭配炒過的糖水,和九層炊材料相似,但用另一種方式呈現米和糖的口感與香氣。

#所謂的直球對決,就是拿出我們認為最棒、也最適合每種製品的台灣米和食材。

還好還好,課程順利之外,新加坡的朋友反應也都很不錯。「原來蘿蔔糕可以切薄薄的煎,不需要加太多複雜配料,直接感受米與白蘿蔔的香氣。」有朋友說。看到大家吃蘿蔔糕時有些驚訝,台灣人習慣用筷子夾著吃,他們則是將香菜鋪在蘿蔔糕上,用手整塊拿起,沾點一旁我們帶去的御鼎興米粒醬油,才放入嘴裡,好像Tapas的吃法。「我們吃粿都用手呀。」有朋友笑說。

台灣的朋友都很能接受純米製作的粿,甚至會積極選擇不添加其它澱粉的米食製品。新加坡的朋友反而比較喜歡柔軟的感覺,Hsin-Yi說我們製作的九層炊就不是大家習慣「掉在地上仍會彈起的Q」(樹薯粉的Q)稍微不習慣,但是味道很好,大家很喜歡。我們也討論起兩國對於Q之間的差異,台灣人的Q對新加坡人來說是”Firm Q” (硬硬的Q),新加坡人的Q則是”Soft Q”(軟軟的Q)

#除了做粿,我們也選了2種台灣米,煮飯讓大家品嚐。

桃園3號,稉米的軟Q口感,帶有淡淡的芋頭香氣,結合日本米和泰國香米的特性,深受新加坡朋友歡迎。台中秈10號,新加坡朋友異口同聲地說口感不錯,但偏黏了些,又少了香氣,所以還是會選擇泰國香米。我們說就是因為有了黏性,才更有意願吃台中秈10啊。再次見證兩地如何深受氣候、地理與歷史因素,影響了食用米飯的習慣。

新加坡的朋友很驚訝台灣的稻米如此多樣,而且還用縣市名稱加上號碼區分品種。我們早知他們會有此疑惑,特別製作了一張台灣地圖簡報,解釋縣市名稱代表的是研發該米種的台灣農改場所在縣市,當然還有課程中使用米種的特性。課程後問了Chris,新加坡有傳統的米行可以逛嗎?原來我們認為的理所當然在國外不一定適用。在新加坡如果要買米,會去超市,新加坡人吃米很直覺地想到泰國香米或日本米。到台灣遊玩,吃到米飯,會認為:「喔!原來台灣人都吃日本米。」

老闆說我們沒有這麼有錢啦。

課程中非常多有趣的交流,兩人的焦慮感也一路從最高點下降到課程後,完全放鬆,期待隔天Chris的課程!


related

相關文章

2023/10/03 課程紀錄

新加坡課程 行李打包與食材購買

出發前往新加坡開課的行李打包,我們準備了一個最大尺寸的行李箱,裝了將近10公斤的米、做九層炊用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的二砂糖和台糖古早黑糖、沾煎好的蘿蔔糕吃的 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 米粒醬油、炒米篩目用的 豆油伯 - 六堆釀興業有限公司 醬油、素蠔油與...

2023/11/03 課程紀錄

菜包與菜繭 ft. 澎湖離島出走 Isle Travel

離島出走 isle.travel 的馥慈幾個月前捎來訊息,邀請我們到澎湖講座。與馥慈討論,希望除了講座,還能有更多與澎湖米食的交流。我們知道澎湖 #菜繭 好久了,卻沒有真的吃過,提出有沒有可能我們製作菜包粿,也邀請地方的人製作菜繭,呼應兩地在冬季會製作的米食。團隊悉...

2023/01/08 課程紀錄

學學 x 雙口呂文化廚房 炊蒸記憶風景|新年發粿與甜粿

這陣子忙著炊發粿之外,還到台北 學學 Xue Xue 開課。我們曾經在中壢馬祖新村和信義誠品Cooking Studio有過兩次示範的手作課程,學學的課程則是這三年多以來,第一堂不在三合院內進行的正式課程。求好心切的佩儀在最初討論課程內容時就有許多擔心,擔心現場溫度、溼度和...

2023/12/10 課程紀錄

宜蘭米品嚐會 ft. 宜蘭勝美市集

週一我們在宜蘭勝美市集有一場品嚐會,開場我們就跟來參加的朋友說明,會從我們熟悉的「粿」角度談米的米種、口感與特性。(還有特別從台北來回參與的朋友呢)相對米飯,我們更熟悉「米粿」。飯和粿都是從米開始料理加工,卻有著相當不同的料理與食用方式。這部分也是最初...

2023/10/24 課程紀錄

新加坡課程 後記與感謝

We are grateful to have @thewayofkueh with us in the class, explaining the differences in Kueh between Taiwan and Singapore, which made the class even more fascinating. The Kitchen Society provided an amazing kitchen and extended generous hospitality...

View All
View All
  • En
  • 繁中
關於雙口呂 最新消息 料理課程 交通指引 料理食譜 網路商店 部落格
  • Facebook Facebook
  • Instagram Instagram
  • Email Email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3
Go to top Go to top
時節